面对风口,电子烟行业现状是怎样的?
面对风口,电子烟行业现状是怎样的?
随着近期IECIE闭幕,在与品牌方、渠道方的交流下,回顾电子烟兴衰成败史,展望电子烟新规的未来,众说纷纭,电子烟风口下我们该何去何从?
创业路上的“香饽饽”
回顾2019年,深圳电子烟工厂的产能充足,供应链完善。创业者们只需与上游厂商谈好订单,贴上自己的品牌,电子烟就能作为“电子产品”进入市场。这份香饽饽吸引了不少创业人士的目光。
“2019年底至2020年初,中国至少有几千个电子烟品牌。当时的品牌门槛太低了,只用去深圳沙井联系一个代工厂,用10万块钱进第一批货,再花2000块设计logo,就可以叫一个电子烟品牌,还用不了500万元”某知名电子烟品牌前CMO张君回忆。
2019年春节前后,经验老到的互联网人也纷纷入行。蔡跃栋在朋友圈宣布成立电子烟品牌Yooz。王思聪携1000万元入伙唯它Vitavp电子烟,并带团队走访供应链和渠道商,考虑再做一个品牌。做区块链的人也进来了,成立了Snowplus。
线下销售的体验感加持,顾客对线上销售也纷纷买账。微信朋友圈成为电子烟的宣传推广渠道,引导用户下单购买。由于线上销售成本更低、活动更丰富、消费者购买方便、复购率高、传播范围广。顿时间电子烟行业百花齐放,从业者纷纷吃到了肉。从新口味预告到线上专属优惠活动,电子烟可谓带动了一波新的蒸汽潮流。
行业“地震”
由于未成年人在学校使用电子烟的新闻越来越多,逐渐引起了央视的关注。
2019年央视在3.15晚会点名电子烟,要求实名购买。而在6月新修订的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正式施行之际,上述各家电子雾化品牌均有发表公开信,声称要求包括专卖店主、店员、经销商在内的所有商业合作伙伴,严格遵守法律规定,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产品,甚至表示“任何人购买电子烟时都必须出示身份证进行核验”的强制态度。11月1日,“双11”网络购物节前夕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、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了——《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》,敦促电子烟企业关闭网络销售平台,并停止一切网上营销行为。
一时间行业震惊,怎么处理掉“双11”备货,让行业上下游都感受到了震颤。对于厂家而言,大量订单被毁约,货品积压。而品牌商、经销商们更加焦头烂额,他们手中同样囤积着大量存货。断网令后的一段时间,微商成了电子烟上下游“泄压”的渠道。面对数量庞大的微商窜货,大多数电子烟品牌一度“不打压、不提倡、视而不见。”
“网售禁令”并不仅针对线上售卖,网络广告同样不被允许,这其中就包括了微信中的传播。“大部分经销商、店主虽然是在线下网点售卖,但他们的售卖逻辑是通过微信去获客,这样线下销量自然会下降。”
挣扎发展,野蛮生长
2020年初,新冠疫情重击了大部分行业,电子烟也不例外。线上销售的禁止和实体店的惨淡,疫情对品牌、渠道方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但是放眼全球,中国是全球电子烟的生产基地,仅烟具就占据全球95%的份额。美国、英国分别是全球第一、第二大消费国,是中国电子烟最重要的消费国。所以挺过疫情,国内电子烟企业已陆续于2月底复工,3月份基本实现满员复工。疫情期间,海外订单需求旺盛,1-4月份出口额预估为100亿人民币,与2019同期持平,且四月份实现快速增长。同时,不少国内电子烟企业也在加大投资力度,包括产品研发和设备投入等方面,在“特殊时期”也抓紧提升自身实力。
新规落定,行业洗牌
最近新规频频出台,此次《条例》的修订,从事电子烟产品的生产、批发、零售、进出口等业务,必须依照《烟草专卖法》和《实施条例》的规定申请领取烟草专卖许可证,而在广告、营销等环节,电子烟都将完全受到与传统烟草制品同样的法律规制。“之后如果有企业想从事关于电子烟的相关买卖,也需要像传统烟草买卖一样,企业需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,否则就是非法经营。”
同时,夏海龙表示,虽然目前电子烟已经由国家烟草专卖局进行监管,但因为电子烟和传统烟草的生产加工方式不同,无法像监管烟草那样监管电子烟,所以关于电子烟的监管还需出台相对应的细则。比如,公共场合中,是否也应该禁止吸食电子烟、广告宣传方面是否要标注“吸烟有害健康”等,这都是现行《烟草专卖法》需要作出重大补充或修订的地方。
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说,之所以对卷烟征收消费税,是因为它对人身体有害,且二手烟影响周边人身体健康,因此通过消费税来抑制吸烟。电子烟也存在同样的问题,目前电子烟参照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,进入专卖体系,同样电子烟也应该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,借此来调节和引导消费。
原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(兼秘书长)李恩泽认为,此次《条例》的修订,会加速行业洗牌,有利于一些抗风险能力比较强的大企业发展。